在中国古代,风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天象
还被认为与日月星辰一样具有神性
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更是巧借东风大败曹兵
风助火势的操作令人惊叹不已
那么,古人是如何认识风的?
在古代有哪些测风神器?
在生产生活中古人又是如何利用风的呢?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古人对风的认识
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。看似是“七星坛祭风”作法请来东风,但归根到底是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,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,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,才有来之后东风奇来的一幕。虽说这只是一个文学故事,但从中不难看出在当时,古人就已经对风有了很深的认识。
古人对风的认识,来源于自然观察。在商朝时期,人们就已经有了四面风的观念,并且用“劦”、“ 彝”、“ 微”、“夗”等四个字来作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方的风名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对风的认识又有了发展。在《春秋左传》中,已有“行八风”、“八风平”等的记载,在《吕氏春秋》中更有了“八方风”的专有名称。这些都表明,当时人们的认识已从四个风向发展到八个风向。到唐宋时期,古人对风的基本特性、季风、台风等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。同时,古人对风能也加以利用。
古代虽然缺少现代化的气象仪器
但人们却清楚观测风向风速的重要性
并发明一些简单的工具和仪器来测风
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仪器的奥秘吧!
古人的神奇测风仪器
目前最早的测定风向的仪器可以追溯到商代。 甲骨文中记载了一种简单的风向仪,称为“伣”,是在一根风竿上系上布帛或者长羽的最简单的“示风器”。 它在风杆上系一个铃铛,当风吹过的时候,铃铛就会发出声音。 一般有专门人员负责实时监看伣被吹动的方向,并监听铃铛发出的声响,以此来报风向。此时的伣,类似于现在的风铃。
到了汉朝,测风器和对风的认识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。这时期发明了铜制的测风器“铜凤凰”和“相风铜乌”。那时候的铜凤凰类似于现在的风向标,下面有可以转动的装置,受风的时候头会向着风,好像要飞起来一样。东汉时期,出现了另外一种测风仪器,叫“相风铜乌”,安装在国家的天文台“灵台”上,它的形状像一只乌鸦,可以随风而动。
欧洲的候风鸡与相风铜乌类似,但其直到12世纪才开始耸立在西洋屋顶之上,比中国至少晚一千年。
到了唐代,人们开始使用结构更加简单、移动更加方便的测风器——羽占,它是由伣等仪器发展而来的。
随着对风的认识的逐渐加深
古人开始对风能加以利用
中国古人对风能的利用建立在对风的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。风能在农业、交通运输、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,对我国古代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。风车是风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。风车的出现,使人们能够摆脱对自然风的依赖,采用连续的人造风,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。
中国古代风能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,主要通过风作用于帆,将自然风转化为交通工具所需要的能量。帆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应用,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,16世纪传到欧洲后,得到了广泛推广。
此外,风筝这一人人喜爱的玩具,早期在中国是用于传递信息的工具,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中。
诗词里的风
是“微微风簇浪,散作满河星”的浪漫
是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的有力
生活中的风,与计量相结合
既有文学的优美
又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
文章来源:逸夫计量博物馆
山东普瑞赛斯检测集团
Shandong Precise Calibration & Testing Group Co. , Ltd
服务热线:18563935210
公司地址:青岛市城阳区天康路1号光电医疗产业园C栋
下一篇:无